北京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职业培训 > 石学敏丨醒脑开窍针刺法
北京
[切换城市]

石学敏丨醒脑开窍针刺法

更新时间:2019-11-29 09:33:03 浏览次数:87次
区域: 北京 > 北京周边
类别:资格认证培训
地址:北京
1

主方Ⅰ——人中、内关、三阴交

先刺双侧内关,继刺人中。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 寸,两筋间,直刺0.5~1.0 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 分钟。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 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 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2

病例      

王某,女,77 岁,初诊日期:2013 年6 月1 日。

[主诉]左侧肢体无力1 天。

[病史]患者于2013 年5 月31 日中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持续左侧肢体无力,当时神清,无头晕、,及无胸闷憋气、二便失禁等症,于今日就诊于我院急诊,查颅脑CT 示脑梗死,治以抗血小板,予拜、依达拉奉注射液等,经治病情平稳,为进一步收入我病区。现症:神清,精神可,反应略迟钝,语言欠流利,左口歪,持续左侧肢体无力,喘息,喉间痰鸣,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干燥。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左侧中枢性面瘫,上、下肢肌力3 级。双下肢可见发硬斑块,稍高出皮肤,局部灼热感,舌红,苔少,脉弦数滑。颅脑CT(2013 年6 月1 日):右基底节区低密度影,考虑梗死灶。

[西医诊断]脑梗死。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原则]醒脑开窍,补益肝肾,平肝潜阳,通络。

[针灸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环跳、血海、大椎、昆仑、膈俞。

[手法操作]内关(双侧)捻转提插泻法1 分钟;人中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患侧)提插补法至肢体抽动3 次为度;极泉、尺泽、委中(患侧)提插泻法至肢体抽动3 次为度;风池、完骨、天柱(双侧)捻转补法1 分钟;环跳(患侧)直刺使针感向下肢放射;昆仑(患侧)直刺,捻转泻法1 分钟;委中、血海、膈俞(双侧)、大椎,三棱针点刺,拔罐放血约3~5mL。

[]予丹芪偏瘫胶囊,以通络。

[结果]

2013 年6 月4 日:神清,精神可,反应略迟钝,语言欠流利,左口歪,左侧肢体无力较前好转,无头晕、,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干燥。上肢肌力3 级,下肢肌力3+ 级。下肢发硬斑块减轻。

2013 年6 月15 日:神清,精神可,反应略迟钝,语言欠流利,左口歪好转,左侧肢体无力较前好转,无头晕、,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干燥。上肢肌力3+级,下肢肌力4 级。下肢发硬斑块减轻,局部疼痛减轻,斑块面积减小。

按语:本例患者合并有丹毒,中医病名“流火”,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针刺在醒脑开窍针刺法规范化的基础上,配合清泻火热,疏通经络。加刺环跳、昆仑疏通经络气血;大椎、委中、血海、膈俞,刺络拔罐,获得良效。

醒脑开窍针刺法精髓

1 “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基础

  《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各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石学敏院士在继承古代各家之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针对中风病的两大——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其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的闭塞不通,脑功能异常,亦即“元神之府”失用,脑窍闭塞则神无所依,肢无所用,明确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方法,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分“主方Ⅰ”和“主方Ⅱ”两种临床方法。“主方Ⅰ”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和督脉水沟2穴,主要用于心神昏瞀,意识丧失及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因患病初期,病人精神紧张,神不守舍,故应调整心神,以利疾病的,如中风的脱、闭证,惊悸,癔病,癫狂痫,中暑,中毒导致神志昏迷等。以内关、水沟为主穴,注意了整体的神的调整,同时根据各种不同的伴随,进行辨证随症加减,这样就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主方Ⅱ”取督脉上星、印堂、百会、内关、三阴交为主穴,主要用于中风病的恢复期及非器质性的心悸、遗尿、阳萎、遗精等。

2 “醒脑开窍”针法的特点

  (1)开创了中风病因、病机及治则的第三阶段。

中医中风的阶段以唐宋以前的“外风”学说为主。《内经·灵枢》认为中风的病因主要是真气不足而邪气独留。《金匮要略》亦认为是经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治则上以疏风祛邪、扶助正气为主。第二阶段以唐宋以后的“内风”学说为主,不论是刘河间的“心火暴甚”、或是李东垣的“正气自虚”,还是朱丹溪的“湿痰生热”终都是引动了“内风”,正如清代叶天士总结的“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则上以滋液熄风,补阴潜阳为主。石学敏院士经过长期临床观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血苑于上,使人薄厥”“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剖析了中风病的病位在脑,病理机制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灵枢·本神》云:“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醒脑开窍针刺法就是立足于“醒脑”“醒神”“调神”。从中医中风历史发展来看,如果说“风”“痰”学说是、二阶段的主流,那么立足于“醒神”“调神”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则开创了中医中风的第三阶段。

  (2)选穴配方上的创新。

因《素问·痿论篇》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故针灸中风偏瘫历来以取阳经腧穴为主。这样就忽略了患者病变部位在脑,而脑为元神之府这一重要方面,没有从整体观的角度对中风病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大胆的改变了多年的常规选择,取以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的阴经腧穴,以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辅以极泉、尺泽、委中疏通经络。水沟为督脉、手足阳明经之会,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取之可调督脉,开窍启闭以“醒脑”“醒神”。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之络穴,有养心宁神、疏通气血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经之会,有益肾生髓之效。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可促进脑的生理功能的恢复,三穴相配可促进脑组织的代谢和修复,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收到“醒神开窍”之功,其余肢体穴为疏通经络之用。


  (3)针刺操作手法量学上的特殊要求。

在手法操作上,古代医家基于“正气本虚、风邪外入”而致中风的观点,以“疏经活络”“风取三阳”法中风,故行针施术多以“补”法为主。石学敏院士基于中风病“神窍匿闭”之病机学说和“启闭开窍”针刺法的确立,提出行针施术以“泻”法为主,并对每一俞穴的操作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即先刺双侧内关,直刺1~1.5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术1~3分钟。继刺水沟用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1~1.5寸采用提插补法,至患侧下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极泉穴直刺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穴同极泉穴,委中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3“醒脑开窍”针法在临床的应用

“醒脑开窍”针法其核心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强调“神”的作用,在《灵枢经》中早有“粗守形,上守神”的学术思想。“神”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内核,强调人体内在积极因素的调遣,激发生命潜能,协调脏腑功能,维持机体相对平衡,和调形体和精神健康。石学敏院士多年来对“神”的生理、病理、诊断、进行研究,得出四点认识:神之所在,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神之所主,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之所病,之始,皆本于神;神之所治,凡刺之法,先醒其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神”的理论学说,用以指导临床,屡起沉疴。例如:

  (1)醒脑开窍中风
  基于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石学敏院士确立中风病的法则为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强调针刺手法量学。以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辅以极泉、尺泽、委中疏通经络。配穴为吞咽困难加风池、翳风、完骨;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下垂、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手指握固或功能低下加合谷透三间、八邪;加丰隆、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外归来;肩周炎加肩周刺络拔罐;癃闭加上星透百会、中极、曲骨;视力障碍加睛明;听力障碍加耳门、听宫、听会;高血压加人迎、合谷、太冲;中枢性呼衰加气舍;颅压高、脑膜刺激征、、呕吐加至阴刺络放血。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达49.37%,总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麻痹达51.65%,总96.69%。



 (2)调神通阳法胸痹
  胸痹是由于气滞、痰浊、血瘀,阻遏胸阳,胸阳不展,心脉痹阻,而出现的胸闷、气短、心前区刺痛,甚则胸痛彻背,背通彻心或疼痛牵臂的一组病证。治则:调心神、益心气、通心阳;取穴内关、人中。配郄门、膻中、厥阴俞、心俞、膈俞等。胸痹为心气不通、心阳不宣、心神不宁,应用醒脑开窍法的主要穴位内关、水沟穴来调神,有助于通阳宣痹的。

(3)醒神通窍法耳聋、耳鸣
耳聋、耳鸣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尤其神经性耳聋、耳鸣,多顽固不愈,病之日久可使患者精神恍惚、情绪不定,对本证目前国内外尚无好的办法。石学敏院士根据《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之论,提出耳聋、耳鸣的病机为“心神昏瞀、清窍不利”。故治宜健脑聪耳、醒神通窍。临床重用内关、水沟、百会等腧穴醒神开窍,配翳风、听宫、听会聪耳通窍,收到良好。

醒脑开窍选穴方法及手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对于各种并发症,配用相应的穴位。具体方法如下:  

01

选穴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尺泽(手太阴肺经)。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02

手法

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结喉,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

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2寸,局部酸胀为度。

03

并发症的



(一):针外水道、外归来、丰隆。

(二) 呼吸衰竭:针刺双侧气舍。

(三)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局部施灸、或热敷。

(四) 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五) 复视:针天柱、晴明、球后。

(六) 癫痫:针大陵、鸠尾。

(七) 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八) 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

(九) 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  

04

时间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3~5个疗程。

  石学敏教授和他领导的临床科研人员观察总结了中风病住院患者9005例,其中男性6029人,女性2976人;年龄小19岁,大87岁。病种包括脑出血3077例,脑梗塞5928例,合并假球麻痹者521例;病程短2小时,长2年;首次发病6765例,两次以上发病者2240例。评定标准依照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定标准,研究结果发现醒脑开窍针刺法不论对脑出血、脑梗塞、假球麻痹的同样有效,且总效率均高达98.56%以上。将“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其他非手术疗法的比较后发现

  “醒脑开窍”针刺法明显优于其他针刺法、疗法、疗法等各类疗法,且应用越早越好。

  基础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法的作用环节为,①促进血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合成,提高NO含量,改善微血管自律运动,改善微循环。②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从而减轻脑组织氧化损伤。③减少钙离子细胞内流,改善脑组织钙离子的超负荷。④良性调节递质的异常代谢,减轻脑细胞的坏死或凋亡。

  石学敏教授30年的临床观察和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了“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病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临床显著;二是临床适应症多,如中风病的后遗症、并发症和老年痴呆等;三是推广范围广,因其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目前已推广到国内20余个省市和世界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四是有规范的针刺手法,现已收录到全国中医院校六版教材。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通关利窍”针刺法脑梗死吞咽障碍、语言障碍培训班》

1月4日-1月5日(3日下午报到)
主讲专家:石学敏及助教团队
地点:北京

费用:3800元 两天 / 含技术证书

培训特色:每天上午理论,下午半天专家现场实操演示,晚上助教分组指导,

培训内容介绍



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病的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
中风后常见后遗症-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二便障碍
助教分组指导

第二天

调神益智 针法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
醒脑开窍针刺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研究病例实操、针法演示
北京职业培训相关信息
北京延康疼痛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乌拉特前旗分公司
注册时间:2018年04月17日
UID:478619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企业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