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列举网 > 生活服务 > 其他生活服务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北京
[切换城市]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0-05-21 11:32:47 浏览次数:57次
区域: 北京 > 北京周边
  我国当前循环经济实践是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伴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区域发展战略转型、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而同步实施的,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不足,循环机构得奖模式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或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行业特点,是一种多样化的实践探索过程。发展阶段、技术经济条件、资源环境基础和外部发展环境决定着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模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自发战略转型模式,具有一定技术经济基础的资源型地区战略转型模式,中西部跨越式战略转型模式。

  概括而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系统更为开放和活跃,循环经济模式的设计要充分注意资源、产业和技术转移的多重性,在区际资源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均衡机制,服务于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壮大;我国中西部地区,以提高资源生产效率与效益为核心,从生产供给侧面推动清洁生产,更能突出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的作用,并对支持可持续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要加大对可持续消费的宣传教育,从需求侧面引导循环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误区

  1. 循环经济理论上的问题

  任何发展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循环经济也不例外,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实,循环经济理想的初衷是希望经济系统可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形成所谓“工业生态系统”,使资源在系统中得到、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但是这种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原理应用到工业系统的过程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存在着一些缺陷,尤其是是其中的经济问题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首先是在经济上可能不合理,因为工业生态系统追求的是物质的闭路循环,物质得到充分利用,但这在经济上可能是高成本的,从而在没有补偿的情况下,其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二是受共生关系的制约,系统的结构调整困难,这表现在,生产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改变原料、供应商或增减产量,都可能导致系统的不稳定,而且系统的整体结构创新也更加困难和缺少动力,因此这样的系统容易在大企业中实现,而小企业很难被整合进取;三是化石能源和耗散性物质(如一些化学试剂、部分有毒重金属和有机物质)难以实现循环,还有些物质(如塑料)在循环过程中性能递减、成本增加;四是受各地条件、行业和部门管理影响,难以找到统一的模式,不利于协调管理和降低运作成本、交易成本;五是推进循环经济存在着系统性障碍,如产权、价格、管理、财税政策、技术、基础物流信息、资金等等。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如果片面强调闭路循环会严重影响其以后的生命力。

  各国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上也存在着差异,这从用词上就可以看出来。德国、日本等循环经济发展较领先的国家把循环经济领域主要集中在废物管理或生产过程的后端,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大部分产生在生产的后端,二是政府容易在废物管理上发挥作用。美国、加拿大则更重视预防,主要采取成本有效且灵活的环境政策和综合性政策,没有把循环经济作为主要政策取向。中国的循环经济概念在理解上普遍比较宽泛,这同中国面临的多方面的环境问题有关。尽管广义的循环经济理解给中国开创循环经济的新局面提供了机遇,但也给各方面统一认识和实施操作造成了困难。

  我们必须认识到,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但不是方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的同时,必须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避免“概念炒作”。因为我们目前积累的经验太有限,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又缺少宏观战略和规划指导,很容易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偏差,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甚至有可能造成新的重复建设,浪费有限的资金和发展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把循环经济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框架下来推进,在现阶段重点解决节约降耗、推进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中央和的意见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我们在现阶段实践中应该按照这些原则来开展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有条不紊地将循环经济引向深入。

  2. 循环经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贵阳、辽宁、江苏、上海和山东等循环经济实践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循环经济概念的本质,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特点,基本覆盖了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和工业、农业、服务业、废弃物再生利用四类产业,较为合理地规划了发展战略和建设模式,选择了合适的优先时序和切入点,能够有效指导经济发展向“低资源能源投入、高经济产出、低污染物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演进。然而,发展循环经济毕竟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实践过程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也出现了许多发展的误区。

  暴露的矛盾首先表现在法规政策体系的不健全,一方面法规政策之间存在大量的冲突和不协调,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存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真空地带,立法工作滞后;其次,经济体制上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形势依然严峻,行业垄断与封锁严重,极大地限制了资源跨产业循环利用,同时资源密集地区大量单株移植企业并没有发挥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区域产业共生体系难以发展壮大;再次,市场条件需要改善,全国统一市场迫切需要建立,原材料市场和再生资源市场割裂,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核算机制都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导致循环经济有“真假大小死活之分”。

  循环经济实践存在误区众多,可以归纳为4种不良的倾向:(1)机会主义者将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讨价还价和设租寻租的策略和工具;(2)“纯技术论”者把发展循环经济等同于为一系列特定资源环境问题寻找答案;(3)“否定论”者则认为通过经济的增长就可以改变目前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困境而没有必要发展循环经济;(4)“论”者把平等和财富再分配看作循环经济的重要核心而赋予循环经济的表象。由于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这些倾向在实践中矛盾重重。毋庸讳言,若没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循环经济很可能象以往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一样成为新的“陈词滥调”。这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不相符的。

  3. 推进清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清洁生产是开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清洁生产在过去10多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通过立法,在各主要工业省份的大力推广试点,以及政府对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以及构筑“节约型社会”等理念的大力宣传,目前企业的清洁生产意识包括环保和节能意识与前些年相比已有了普遍和显著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和媒体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督加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从侧面鞭策了企业认识到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经略中国产业研习社是由一批国际与国内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战略新兴产业、新经济等领域专业人士和深耕一线实体产业、产业投资、产业新城/科技园投资开发运营及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等老炮职业手聚集联合发起成立的一个实操型产业创新研究及运营机构。

  来源: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其他生活服务相关信息
15小时前
15小时前
15小时前
15小时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注册时间:2019年12月26日
UID:667671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