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tcm3387)是在没有外源性的声或电刺激情况下的一种声音感觉,是一种常见临床。耳鸣的声音可以各种各样,如风吹、雷鸣、铃声、轰轰声、吱吱声、蚊虫声,等等。耳鸣可突然发生,亦可逐渐加重,常常持续不断,有时也以脉冲式或断断续续的方式出现;不同的耳鸣声可单独出现,或几种声音同时存在,或随时间而有所变化;可以是单侧耳鸣,亦可双侧耳鸣,甚至整个头部鸣响,此时亦称脑鸣或颅鸣。耳鸣主要感觉耳内鸣响或颅内鸣响,亦可以感觉为头部外面鸣响。
耳鸣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有哪些
耳鸣的特点主要根据其频率、响度、持续时间和变化规律来认识,有可能产生严重危害。
1、耳鸣的频率:临床上,一般对耳鸣的声音频分为高频与低频来认识。通过耳鸣匹配检测分析,在500Hz以下者为低频耳鸣,在1000Hz以上者为高频耳鸣。高音调耳鸣的鸣声尖锐,低音调耳鸣的鸣声粗隆。
2、耳鸣的响度:临床上,对耳鸣的响度一般分为低度(鸣声小)、中度(鸣声中等强度)、高度(鸣声大)三个等级。多数耳鸣患者的耳鸣响度为低、中度。
一般说来,高音调耳鸣的声响多为中、小程度(鸣声较弱,或强度较小。描述为鸣声尖细,如蚊虫,如知了鸣叫,等),而低音调的声响多为中、高程度(鸣声较大,或强度较大。描述为如雷声,如风吹声,如飞机轰鸣,嗡嗡声、呼呼声,等)。辨别耳鸣的音调(频率),有利于认识耳鸣属何类疾病所致,在中医辨证中有利于认识属实证或虚证。
3、耳鸣的持续时间:
耳鸣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如耳鸣可呈现为一过性或短暂性,间歇性,持续性,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性等。
4、耳鸣的影响因素:以下因素可对原有耳鸣的出现或程度轻重产生影响。
(1)精神心理因素:对耳鸣的影响为明显和多见。如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抑郁或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均可以加重耳鸣,而耳鸣本身又可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与心理状态,相互影响,出现恶性循环;轻松、愉快的良好情绪和心理状态可减轻或缓解耳鸣。
(2)噪声:可加重原有的耳鸣,也可使原耳鸣减轻或缓解;外界噪声降低(如夜晚或安静状态下),正常掩蔽效应减小,原有的耳鸣则显得明显或加重。
(3)饮食:烟酒过度、浓茶、含咖啡因饮料、酒高胆固醇及高盐饮食、食物过敏等,可引起或加重耳鸣,食品可使耳鸣加重或缓解。
(4)体位:体位改变可影响耳鸣,多数情况下卧位时重,立位时轻。
(5)月经与妊娠:妇女月经期或妊娠期有可能引起耳鸣加重。
(6)眼球运动:某些患者在眼球运动或眨眼时可出现耳鸣。后者可能为面神经与镫骨肌同时兴奋所致。
四、耳鸣的病因有哪些
耳鸣的发病原因极多,常见的有(详参文章:10种耳部常见疾病简介)
1、外因:如头部外伤、爆震、噪音、饮食失宜可导致耳鸣。
2、耳部疾病:如外耳道阻塞性病变、鼓膜炎症、鼓膜穿孔、各种中耳与内耳疾病。
3、反应:临床上,许多有可能引起耳毒性反应而产生耳鸣,如多种、抗寄虫类药、药类、水杨酸盐类、多种剂、抗组胺药、镇痛药、系统兴奋药、血管扩张药、皮质类固醇类药、非巢体类镇痛药、免疫抑制制剂、奎宁类、口服避孕药、抗甲状腺药,等等。
4、全身性多种疾病:如心血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等)、高脂血症、内分泌失调(如糖尿病、甲状腺病,以及垂体功能失调所致的其他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免疫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出血素质,偏,毒血症,等等。
5、微量元素:近些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耳鸣耳聋可能与某些微量元素不足及其代谢障碍有关,如铁、锌等。
6、精神心理因素,如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可引起耳鸣。
五、耳鸣有何危害,与耳聋有何关系?
1、耳鸣的危害:耳鸣作为一种疾病,严重的耳鸣首先是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不能安宁地睡眠,以致心情烦躁;由于令人讨厌的耳鸣声,使人心情烦躁,加重心理紧张(由于心情烦躁与心情紧张,则更加剧耳鸣现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相互促进);耳鸣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2、耳鸣与耳聋的关系:耳鸣与耳聋是两个不同的,可以单独存在或同时并见,亦可先后发生。其相互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亦可相互无关。
(1)耳鸣与耳聋相互影响:在一部分情况下,耳鸣可以引起耳聋,或耳聋可以引起耳鸣。因为二者的发病机制可能相同。此时,耳鸣、耳可以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
(2)耳鸣与耳聋相互无关:一些情况下,耳鸣并不引起耳聋,耳聋也并不引起耳鸣。此时,即使耳鸣与耳聋同时存在或先后存在,相互之间亦无因果关系,因为二者的发病机制不同。
由于耳鸣、耳聋的发病机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还不能准确评估耳鸣是否会引起耳聋,或耳聋是否会引起耳鸣。主要原因是,对于具体患者而言,其发病机制是什么,可能并不很清楚,而且目前也缺乏有效的客观评估方法。微信:tcm3387
中医临床上,往往认为耳鸣可以引起耳聋。如古人云:“耳鸣者,聋之渐也。”就是这一认识的典型观点。现代中医临床上,一般也将耳鸣与耳聋相提并论,但也认为耳鸣与耳聋并不完全一致。可以参考中医耳鸣的其他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