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因此,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共济失调分为平衡性和非平衡性
1、平衡性共济运动
即躯干共济运动。主要观察病人的站立姿势及步态。注意病人两侧
足跟、足尖相并站立时能否保持直立
姿势,有无摇晃、轻微移动、甚至倾倒,分别在先睁眼、后闭眼时检查。如有倾倒,应注意倾倒的方向及速度。睁眼时站立能保持直立姿势,闭目后有摇晃甚至倾倒者为闭目难立征阳性,提示深感觉障碍。病情较轻的病人可用推倾试验:从右侧肩部推向左侧,再推向另一侧,或用两手扶持骨盆,先从一侧推向另一侧,然后再推向另一侧,观察能否继续保持直立姿势。也可嘱病人将两足前后站成一直线,或左右独脚站立,再观察能否站稳。检查步态可嘱病人循直线或绕物体行走或踏步,注意其步距大小,两脚动作以及躯体方向。
其次观察病人能否坐稳或坐位时有无摇晃。躯干共济失调严重者不能坐稳,并可有躯体或头部前后或左右侧呈现节律性震颤,每秒数次。
2、非平衡性共济运动:
主要是肢体共济运动。首先观察病人的穿衣、系扣、进食、取物等日常活动是否正确协调。
单纯小脑萎缩可由许多病因引起,虽然病因较多,但其CT和MRI表现有其共同特点,可以以某一部分萎缩为主,但其CT诊断应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征象:①小脑脑沟扩大,超过1mm;②小脑桥脑池扩大,超过1.5mm(应测量小脑上边缘与岩骨边缘之间距离);③第四脑室扩大超过4mm;④小脑上池扩大。
一般支持疗法
可用针刺,体疗及肢体功能锻炼,也可有各种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肌注、口服卵磷脂等。但都是没有什么作用只是能够缓解病情的发展。
本病发展缓慢,如无严重的的心肺并发症,多数不影响寿命。少数患者卧床不起而残废
中医概念的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长时间患病,各系统出现坏死,后瘫痪,即便是神经修复了,引起的一些走路不稳,说话不清等,还是会存在,中医讲究外症内因。所以改善外先养内。那么中医能治,要多久呢?只是没法个患者一个准确的时间的,因为每个患者的患病的原因不同,患病的种类不同,病情轻重不同,的吸收能力不同,患者的体质不同,所以康复的快慢也不同,看患者的多少和严重程度,只是一个衡量的标准,同时是有药力的,有很多患者患病多年身体虚弱是不适合一些药效过强物或大补的,专家会根据每一个患者的自身情况配出适合患者。共济失调是需要缓慢的过程的,身体上的虚弱,神经上的受损及出现肾精亏虚引发的脾胃消化,代谢功能弱化等都需要时间的调理。医院大多数患者都是需要一到三个疗程才能见到效果,一般前中期三到五个月可以达到临床,严重的时间可能会更长。病情严重的后期患者也可以达到自理。看不到效果不代表没有效果病情没有加重也是一种效果。
田丰主任认为共济失调是精气亏虚,初期为肾虚导致小便次数繁多,颜色赤黄,饮食不规律伤肺,面目发白,气滞不运,造成胸闷气短,从而使脾胃消化,脾主肌肉,肌肉开始僵硬,舌头发直,难以咽唾,喝水呛咳。中期会多梦,记忆力下降,性格暴躁,气血郁结,不爱与人交往或过于啰嗦。后期彻底无法言语,行走,记忆力丧失,还有出现耳鸣是由于肾虚过于严重导致,还有出现重影甚至失明,这是由于情绪激动,大怒大悲,伤肝少血目暗。田丰大夫结合几十年痿症的临床实际经验,采用健运脾胃,补益肝肾疏通经络,营养修复神经等独特方案,以“通络生肌三联汤”为主方,已经为很多深受痿症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痛苦,深受广大患者接受。
步,健运脾胃,《内经》上说:”津液存焉,气化则能出焉,故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又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 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使得人体具有一个良好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正常,血脉畅通,关节疏利,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
第二步,肝肾同补,肝与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在脾胃功能虚损较轻或是运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顾肝肾不足的问题,根据患者个人病情体质情况也可一二步同时进行。
第三步,,增强机体。“正气”即人体的抵抗力。祖国医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正气受损都会伴随风邪入侵,风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增强抵御风邪入侵的抵抗力,使气血充沛,卫气固密,外邪无法入侵,增强体质,避免因风邪入侵加重。
此外下方介绍的食疗和体疗可以加快病情的恢复食疗方法
1、猪脑枸髓汤配料:猪脑1具、猪脊髓15克、枸杞子10克、调料适量。制法:将猪脑猪髓洗净,放碗中,纳入枸杞子、食盐、味精、料酒、酱油等,上笼蒸熟服食。
2、双耳炖猪脑配料: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猪脑1具、调料适量。制法:将黑木耳白木耳发开洗净,猪脑洗净同置锅中,加鸡清汤适量;文火炖至烂熟后,加入食盐、味精、料酒、椒粉等调味,再煮一二沸服食。
3、胡桃龙眼鸡丁配料:胡桃仁元肉各10克、鸡肉250克、调料适量。制法:将鸡肉洗净切丁,用料酒、淀粉、酱油拌匀;锅中热油将姜葱爆香后,下鸡丁煸炒变色,而后下胡桃仁及元肉、葱、姜、椒等,炒至熟时,加食盐、味精调服。
4、桂圆猪髓鱼头汤配料:桂圆10克、猪脊髓100克、鱼头1个、调料适量。制法:将猪脊髓、鱼头洗净,同置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桂圆及葱、姜、椒、蒜、料酒、米醋等;文火炖至烂熟后,加食盐、味精调味,下苏叶、香菜、再煮一二沸即成。[1]
1.体疗的作用
(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
(6)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
共济失调的一些原则(1)开始时训练患者作小范围的平稳而又流畅的运动。范围随着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渐加大。
(2)应集中在训练患者在正常支持基底上(即站立时两足距离正常而不是患者由于害怕不稳定而使两足的距离加大)和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训练平衡。
(3)发展在抗重力位置上的平衡,步是使位置尽量稳定其法是增加为提高稳定而设的固定点和进行压缩,如在支撑于桌或床上的上肢的肩部向下或在站位上通过骨盆向下进行的压缩。
(4)随着的进展,师减少对病人的辅助,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并逐渐采用下述的方法引导。1)减少压缩的压力;2)减少稳定性固定点的数目;3)增大运动的范围,增加患者对平衡的需要;4)从远端处理患者,迫使他去控制其较近端的部位;5)让患者由慢到快地增加运动的速度,然后再降低之;6)让患者反复尝试发起和停止运动,变换运动的方向,再不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再发起运动。
(5)改善言语的不协调,包括在稳定 位置上控制呼气和用手在肋上加压以助呼气。
(6)在近端加重量(沙袋)0.2kg~2kg以增加躯干和近端的稳定性以降低远端运动的错误。
(7)以后集中在促进患者的稳定和在特殊位置上的运动控制。
(8)要注意的几点:1)在改善姿势稳定和平衡中,负重、压缩、交替轻拍、肢体的空间定 位和控住等技术是有用的,可以结合情况应用。2)对这类患者应用震颤是不适宜的。3)PNF技术中的节律性稳定不适于用来建立这类患者的姿势和近端稳定,因患者的问题是要通过微细的肌控制以调节运动,而不是激发运动单位或保持固定的位置。4)在患者仍缺乏姿势稳定和平衡时,不宜在水中运动池中作直力运动,因浮力会加重失平衡。
3.共济失调方法1)改善坐位的姿势稳定
①患者坐在低的床上,背部不支持,足平放地板上,手扶前方桌上,让他伸展脊柱、前倾骨盆,同时尝试用视固定使头在空间定向。一旦能正确完成,师通过对他的肩、骨盆、膝和踝(关键点)的分别压缩帮助他了解其身体部位和位置,增加本题感觉的输入。
②在①的位置上,练习向各个方向转移体重,练习骨盆的运动,进而让他抬起一手并探取物品。但仍要保持躯干稳定、骨盆前倾和脊柱伸直状态(坐位Ⅰ级平衡)。
③一旦患者能不用支持地稳坐片刻,就轻轻地推或拉他,使他的重心轻微地移位,以激发他的自动态平衡反应(坐位Ⅱ级平衡)。
④一旦患者能使双上肢游离地进行其他活动,就要让上肢在空间不同的地方定 位、控住和交替轻拍,促进他对肩胛带的控制。
⑤让患者坐在一个高度与椅子相近,并由师稳定住的体操球上,双上肢支撑在前方小桌上,在保持骨盆前倾和脊柱伸直的情况下,利用球的灵活性练习向各个方向转移体重(坐位Ⅲ级平衡)。
2)改善站和走时的稳定
小脑型共济失调患者站和走时的主要问题有:骨盆在双下肢上不稳定;在适当地伸髋站着时平衡有困难,原因是他们倾向于轻屈髋、屈膝、躯干前倾而使体重后倾地站着;步行时由于骨盆侧向不稳定,为免跌到而加宽步行的支承面积。
对这类患者,整个站立期必须在适当的位置和排列上对髋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伸髋时他必须感知骨盆在站直的双下肢上运动
①在站立中期,体重移向站立的下肢,在此情况下要练习对髋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
②为发展在直立位重新获得和保持平衡的能力,师可在各个方向上应用交替的轻拍。
③为练习在窄基底上行走和使步距对称,患者可在地板上预先标好的脚印上行走练习。
④为练习对称的步行,可用下面方式踏步:A、与节拍器或音乐同步;B、与师的计数同步;C、与患者自己的计数同步;D、师控制患者的肩,使肩活动与正常走路的姿势同步。
⑤为训练步行和推进步态活动,可让患者:A、走或跨越障碍物;B、弯腰拾物或探取物品以改变重心的高度,加强重心转移的难度。
3)改善协调:可进行Krenkel体操。
4)辅助器具的应用
5)眩晕的:Keim体操:
眼体操:坐或卧,15~30min,每日2次。①上下运动20次,先慢后快;②左右运动20次,先慢后快;③对角运动20次,先慢后快;④集中注意在从距脸面100cm远处移到距面33cm处的手指上。
头体操:先在开眼情况下慢慢地做,然后加快,后闭眼进行,各20次。①前屈和后屈②左旋和右旋③左侧屈和右侧屈④对角运动。
两眼和头在与头体操相同的方向上的协调运动。
耸肩和环行运动,每种20次。
坐着,向前弯腰拾物,20次。
站立体操,各20次。①重复(1)的练习;②开眼和闭目下从坐变为站;③从一手向另一手抛球(眼水平以上);④从一手向另一手抛球(膝以下);⑤从坐到站,在中途转身。
充分地锻炼,各作10次。①在床上坐起和躺下②在椅中站起和坐下③先开目然后闭目地走5~10m④先开目然后闭目地上下斜坡⑤先开目然后闭目地上下楼梯⑥当被向各个方向推时,恢复平衡⑦投出和接住球⑧作任何需要弯腰、伸腰和命中目标的游戏,如保龄球、抛木盘等。
日常检测1、指鼻试验共济失调时则表现为动作轻重、快慢不一,误指或经过调整后才能指准目标。小脑病变时则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时共济失调越明显,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标。感觉性共济失调时,睁眼共济运动无障碍,但闭眼时则出现明显的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小脑损害举腿和触膝时因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下移时常摇摆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时,患者的足跟常寻不到膝盖,下移时摇摆不定。
3、快速轮替试验小脑损害时动作笨拙,节律不均。
4、反跳试验小脑病变时.患者常导致动作过度而捶击自己。
5、过指试验
6、起坐试验小脑损害的患者髓部和躯干同时屈曲,双下肢抬起,称联合屈曲征。
电话:17610046255微信:bj4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