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二十年20人 李菲探索医疗行业的数字化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20周年校友系列访谈。
贴近李菲的视角,聚焦赛诺菲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清晰看到她在医药行业的背景下,为打通数字与传统的流动性所做出的一系列创新性尝试。在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的求学经历也让她拥有面对压力与变数的底气,让她得以更自信、也更坚定地带领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之旅。
李菲 Steffi
赛诺菲 大区人力资源负责人
构建前瞻领导力,深度洞察事业与人生
在复旦大学药学专业完成本科学业后,李菲加入欧莱雅中国,之后又转战阿斯利康,就此完成了向专业领域的“回归”。
在阿斯利康服务的13年于李菲而言,是一段充满了成长的蜕变之旅。她见证了阿斯利康中国区员工人数从一千多人扩涨到万余人这一历程,踏准时代节拍,但并不意味着放缓脚步,即使再能干的人也无法避开所有困难。彼时的李菲已经为解决自己的职场困惑及“痛点”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学习。
对于2013年重返母校求学这个决定,李菲在当时有着多层考量。“首先我认为进入职业生涯的个10年后,需要有一个自我內省,并用更高层级的知识、理念去扩容对于行业和市场的认知。”在她看来,HR这一职场角色也需要跳出行业本身,在一个更加宏观的层面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出解读,而学习则是拓宽视野的佳途径。
出于对学术研究实力和知识原创能力的充分认同,李菲选择了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
在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中,真挚的同窗友谊是李菲的另一个珍贵的收获。“我觉得大家彼此之间更多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共振。”而今虽然一别七载,但这份纯粹的情谊却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淬炼下变得更加醇厚悠长。“我们会在班级聚会中聊家庭、工作、生活;也会探讨一些关于人生和生命的厚重话题。”李菲不无感激地表示正是得益于项目打造出资源和知识的共享生态圈,同学们才能够融入到同一个圈层里,与更多者同道而行。
打破“壁垒”,做医药数字化转型的拓路者
2018年,李菲转战赛诺菲,在这家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的医药健康企业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职场征程。作为首批进驻中国的跨国药企之一,赛诺菲亲历了国内医药行业在医疗改革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嬗变”,也坚持通过数字化变革,在市场的政策变局中一路稳步前行。
对李菲而言,“赛诺菲大区人力资源负责人”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职责、还意味着广阔的视野与卓越的领导力。她在工作中延续了在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学习的“通用管理”理念并将之进一步拓展,在人才引进方面注重提高非医学背景人才的占比,并会去高科技行业招募人才,几年间为公司建设了一支满足数字化变革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多年行业深耕加之良好的背景,令李菲对“敏捷”的理解并非仅仅停留在“快速”层面,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超越自我、追求合力以及对客户、患者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赛诺菲既创下过创新疗法从获批到新药上市的行业纪录;也会在每个月的数字化转型交互会中凝聚全员力量去感悟变化,拓展“敏捷”边界。
就在今年年初由Top Employers Institute揭晓的“中国杰出雇主2022”榜单上,赛诺菲再度荣登。而在这一奖项背后,正来自于许许多多个“李菲”秉持着以人为本、多元包容的人才价值观,为公司人才建设新常态及数字化转型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从母校“再出发”,为打造人才磁场持续投入
告别母校至今,李菲与复旦管院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系。她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回校参加一些论坛活动;而在2019年,由赛诺菲中国人力资源部和赛诺菲极创联盟共同举办的“首届大学生数字医疗创新大赛”也是在管院拉开了帷幕。
“在我们班上,拥有医疗行业背景的并不止我一个,可以说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处在同一‘语言’体系中。”因为有了这份默契,当大家立足不同细分领域对行业进行讨论时,也会带给李菲更多“兼听则明”的灵感。她深信这种由“链接”带来的凝聚力正在成为项目的精神传承,推动学院与行业之间建立更多交流共创的平台。
从步入职场伊始对本科专业的“背离”、到职场中的一段沉浸式的深度学习,再到赋能公司真正实现战略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李菲选择的似乎一直是一条“较远”且“较困难”的跋涉之路。迎难而上的李菲庆幸自己选择了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在这里积蓄了突破前行的能量。面向未来,她将与更多怀有相同愿景的同行者发出共同的呐喊,并聆听每一个真诚的回响。
北京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2小时前
3小时前
7小时前
7小时前
8小时前
9小时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