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切换城市]

砭术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3-11-18 16:38:33 浏览次数:206次
区域: 北京 > 昌平 > 天通苑
  据《黄帝内经》记载,砭、针、灸、药是我国四种独立并存的医术,砭起源于距今几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东汉前逐渐消失,至今失传已两千年。砭术是针、灸、、以及 “刮痧”的前身,是用石制工具进行医疗保健,砭消失了可刮痧在民间确有深厚的基础,并得以延续几千年,为什么?答案是有效。
    研究证明:人的背部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刮背部可这些免疫细胞,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刮痧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刮痧工具,有铜制、复合材料制、未经过检测的玉石制作的,及刮痧用油,因为直接作用在皮肤,它们其中所含有害物质会渗入人的机体内,产生副作用,再有这些工具自身性质决定不可能作用在机体深部而且很容易损伤皮肤及软组织。是不是砭要比“刮痧”强?答案是肯定的。
    砭术是一门医术而不是一个课题,在这里首先要讨论的是,什么是正宗的砭,为什么会失传,东汉大学者服虔说:“季世复无佳石,故以铁代之尔”。意思是:现在没有好石头了,所以才用金属(指针)代替啊!什么样的砭石才是佳石(好石头)呢?《难经》中说:“其复邪气,绪则肿热,砭射之也”。这里提到了“射”字,张从正的《儒门事亲》中也提到了“砭射”,看来古人认为“佳石”是一种具有渗透、发散并可作用在机体深部的石头,正是由于这种石头失传,砭术才沉寂了。
  出自《尚书》的泗滨浮石是制作磬与砭具的材料,这种石头在古籍中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大禹帝时期,用泗滨浮石制作的磬是贡品、是神器(虎纹磬),佛、道、儒出现后(距今2500年前后),是庙、观里的法器(古代的磬是石制),儒家的养生、陶冶情操的乐器、礼器,孔子当年就以击磬作为养生的方法。《黄帝内经》中说“砭从东方来”,这里说的“东方”指的是山东;《路史》中说“伏羲尝草制砭,以治民疾”。伏羲是太昊部落的酋长,太昊是东夷的一支,东夷是古代山东沿海的民族,也就是说伏羲是山东人;近年来在山东出土了大量的砭具,也可为证;而仿制作砭具的泗滨浮石也产自山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研究人员找到了,并采集到珍贵的泗滨浮石。在中国科学院、核工业部、国家地震局、北京中医药基础医学院等实验室进行了严格的检测,结果如下:
  1、有一奇异的能量场,作用在人体可产生红外热像并循经而行。
  2、磨擦或敲击此石可发出极丰富的超声波脉冲。
  3、此石无放射性,对人体无害。
  4、含有三十几种微量元素,其中锶的含量甚高。
  5、接触人体表皮,在监视器中可清楚的看到小血管及中被改善而加速的血液流动状态。
  6、饮用泗滨浮石浸泡水可降低血中的甘油三脂、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
  7、用砭石(砧、或尺明显)叩,拍人体有明显的针刺感(无形针)。应该说用泗滨浮石制作的砭具是正宗的砭石,我们所开发的砭术是古籍中所述的真正的砭。(来源砭萃网)
北京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11小时前
注册时间:2013年11月07日
UID:98358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