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概商数:天才就是天才
天才就是天才!这是我对天才进行研究时得出的重要的一个结论。
在进行天才研究时,有一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那就是如果达尔文、马克思、孙中山、爱因斯坦、毛泽东等,如果不从事他们成功的那种事业,他们还会成为伟人吗?也就是说如果达尔文生长在其时的中国,或者当时英国的生物学还没有,那么达尔文还能成为伟大的人物吗?如果不能,是什么原因?如果能,又是什么原因?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而我目前的看法是,如果达尔文少年以前这段时间的环境不变,那么他仍然会成为一个伟人。他这时可以不是一个伟大的生物学家,但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与之相当的另一个领域里的伟大人物。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长高度的,既不是智力,也不是非智力,甚至也不是品德,而是气概!而气概通俗地说就是把自己归入第几流人物档次的自我期望。
我将人的精神发展分成以下这样几个阶段。
3岁之前是物与我的阶段,这个时候还是处于物我不分不能自觉意识的阶段。3岁~7岁是生与死的阶段,这个阶段物我已分,但却不懂得生死,即使知道所有的人都会死,仍坚信自己是一个长生不老的特例。7岁~14岁是灵与肉的阶段,这个阶段已经知道自己会死,从而出现人生的次大危机,为了拯救、反抗这种危机,灵与肉开始搏斗,这个时候便产生气概,也就是说要回答自己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这个世界上,成为第几流的人物这个问题。
气概越大,灵对肉的支配力量就越大,成就与贡献也就越大。这个时期尽管还是虚拟的,但对今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在此阶段之后便是图与践的阶段,也就是理想与实现。
现在人们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把气概与理想混为一谈了。
其实,孩子们先养成的不是理想,而是气概。理想是在气概之上孵化出来的,理想只有在气概的支撑下才不会掉下来。重要关键的不是后的理想实现的显影阶段,而是在童年、少年气概形成时的感光阶段,这个感光阶段形成他人生的规模。这个时期他并没有具体的职业意识,但是他却有了明确的流品意识。也就是说他将来是否成为“× ×家”他并不清楚,但他却在潜意识中已经将自己的将来定 位在是“一流的”还是“末流的”,是“杰出的”还是“平庸的”。理想是一个名词,而气概早在这个名词之前就已加上了限制性的定语。
因此,如果某个人的气概是“杰出的”,那么理想不过是在这“杰出的”后面填空,填上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之类的职业名称而已。理想仅仅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在不断变化的,可以说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十年后该从事何种职业,更何况对于孩子们了。
就以鲁迅为例来说吧,他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鲁迅,后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鲁迅。如果鲁迅没有选择文学,而是选择了军事、医学,那么他也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或医学家。其之所以后没有选择军事和医学,是因为这几项他的条件不好,不能达到与他气概相匹配的高度,他终选择文学,是因为文学能让他的气概得以地显影!
因此,先有气概后有理想的实现。每一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只不过都是实现了与自己气概相匹配的理想!正因为这样,童年时的气概培养才显得如此重要。
关于这种气概的重要,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一点也可以反证气概对一个人终成就的巨大影响。
例如,向秦代苛政挥出刀的陈胜,小时候穷得只能给人佣耕,可就是这样他在田间休息时还说“苟富贵,毋相忘”,面对一阵嘲笑,他的回答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面对秦始皇的皇家车队,灭秦立下头功的少年项羽发出的是“彼可取而代也”,另一位少年刘邦“喟然太息”“大丈夫当如此也”。而少年张良则更是在博浪沙同刺客一道扔出了一个120斤的大铁锥!陈平家贫,只能去帮人做丧事办祭祀为生,人们赞扬他分送肉食时非常公平均匀,可陈平回答:就是给我天下来分,我也会像分这肉一样让你们满意。韩信也是家贫,母亲死了连安葬的钱都没有,可他却选了一高丘安葬了母亲,并说将来要让万户人家为其母守坟,司马迁壮游到淮阳时,“余视其母冢,良然”……那么,这些风云人物的豪言壮语是否是常见的少年大话呢!
否!气概同大话的区别在于它随时随地地洋溢出来,不仅在说话上,同样也表现在行动上。例如刘邦正是因为“贺万钱”这一举动才打动吕公,从而将宝贝女儿吕雉嫁给他的;而韩信对给他饭吃的漂母说的也是“吾必有以重报母”,仿佛不是他在乞食,而是漂母在求他,在他身上投资,是他给漂母这样一个机会!
……选自《发现母亲》
喜讯:“全国超常教育”?家长培训班定于2015年5月16-17日在北京开课。中科大少年大学生成才之路资深研究者司有和教授主讲。
欢迎垂询010-56289809。qq1761882236?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