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考研/公务员 > 社科院李扬如何正确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北京
[切换城市]

社科院李扬如何正确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更新时间:2018-09-04 08:39:42 浏览次数:55次
区域: 北京 > 东城 > 王府井
类别:考研辅导班
地址:东城区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研究会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

社科院 李扬

这些年来作为研究者经常处于这样一种困境中,提了很多的概念,但是语言不祥。人人都拿它说事,人人都说你如果不这样做就如何如何犯错误,但是它是什么不清楚。于是会出现以其昏昏,使人糟糕的状况,作为研究者这种状况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就谈一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

一、界定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基本概念
这个概念人人都在说,但是到底是什么意思说的并不太清楚。很重要的原因看待这个命题中两个主要的概念,一个是金融,一个实体经济并没有很好的界定过,特别是当这些年来服务业的概念出现之后,到底怎么界定两者关系就是更大的问题了。

因为有人说金融是服务业,服务业就是实体经济,这样把两者就连在一起了。使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命题无所立足。我们想实体经济概念本身其实是没有严谨的学术内涵,在古典经济学里确实是有区分的,是个真实世界,但是他说的是货币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区别。我觉得比较容易让人把握的,也是大家谈的过程中真正用来制定政策依据的,应当是美联储的定义。

美联储在此次危机之后,救市声明中经常用实体经济的概念,在它的定义里,所谓实体经济就是除了金融和房地产之外的其他部门。房地产是被放在非实体经济范围内的。认识这个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很多人会说把钱搞到服务房地产行业中去,近中国在很多城市房价不正常的上涨,就与这种概念有关。

既然学术界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讨论,对这个事情也没有作出非常清晰的界定,我也不想就这个问题再多费气力。但是我想说的是,大概来说所谓实体经济,就是指的这样一些非金融的核心部门,这些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是能吃、能住、能用、能玩、能享受的东西。他们的健康运行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是不是我们能够在这样一个并不是非常确定的框架下来确认一下,是不是实体经济,我们来寻找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现在回到金融。金融这个问题我们仔细去讨论的时候发现也不容易说得清楚,要回溯文献的话,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命题还没有被广泛的提出,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为什么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金融一直存在的,没有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命题。我觉得因为那个时候还是比较简单的,现在这个事情复杂化很重要的原因是服务经济,服务概念的提出,使得他们之间比较模糊了。

关于这个命题的发展,我觉得在上个世纪的下半叶以及本世纪的上半叶数几年有一些线索可循。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有一系列新的理论产生,新的增长理论,信息经济学和新金融发展理论形成了。这些理论的形成和广泛的传播,打破了传统金融发展的僵局。从金融功能的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理论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它的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金融功能。你不能提金融做不了的事,因为金融不是什么都能做的。只能在金融能做事的范围内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我们觉得讨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出发点应当是金融的功能,应当首先知道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如果这一点不分辨清楚,整个讨论就会误入歧途。

金融功能我们大致上列一下,这个是教科书上的,六种功能。1.提供支付结算方式与便利交易;2.提供集中资源和分散化投资的机制;3.提供跨时间、国界和产业转移经济资源的方式;4.提供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途径;5.提供价格信息以帮助协调经济各部门的分散化决策;6.当交易各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时,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这是可以找得到的。

但是在现实中,尤其是在中国,金融有这么多的功能,在中国简化为提供资金。在所有人口里金融就是要提供资金,长期以来社会对于金融功能的理解其中动员储蓄和媒介储蓄投资功能方面,金融只是向经济活动提供资金的“血脉”,这不错,但是是片面的。当然这种片面的看法在中国形成并且巩固也有很重要的原因,中国过去高速成长的过程中项目是不缺的,实体经济到底干什么大家都是知晓的,所谓学习经济的一个特点,一个后发经济的特点。因为我们可以总结那样一些先进的国家,发达经济体走过的路,干过的事,那是很清楚的。于是我们剩下的任务就是拿钱去支持他发展就可以了。过去确实是如此。但是这样一种思路很可能会引我们进入歧途。在今天当我们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我们发现沿着原来那样一个逻辑去走的话就走到了死胡同。

因为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大部分实体经济转型尚未找到明确方向。这样传统的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也就失去了目标。还是沿着这样的关系,实体经济怎么样,大部分实体经济迷失方向,谈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资源就会乱配置,因为在实体经济,特别是那样一些关乎未来发展实体经济领域中找不到方向,但是金融总是要运转的,于是就流向高风险、低效率,当然是短期收益很高的区域和领域。同时还会流向为金融服务的领域,近几年关于经济金融化讨论很多,其中很重要的理论是金融为金融服务,这么多年金融全世界是洪水泛滥,以后怎么收还不太知道。为什么洪水泛滥,同时实体经济又感觉到资金供应不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在金融化,而金融化很重要的方向就是金融为金融。这个事情在中国还增加了一个因素,因为中国是分割的,一行三会政策多有矛盾,于是线金融企业就会利用这样一些来监管。监管是要钱的,金融的上层建筑因此就扩大了,但是同时实体经济还是没得到资金支持。这些活动也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它的代价就是长期的系统性风险积累。我想不用多说大家都看到了。

二、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时存在什么问题呢?

金融业来说,中国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无法及时、准确把握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

方面我们现在的规则是老规则,是我上学时候看的规则,我上学是三四十年前,今天形势已经发展这么大的变化,但是规则还是那些。而且金融理论还是那些过时的金融理论。我近这一段时间研究下来,我特别感到有感触的就是我们的金融部门的工作人员、从政人员都是学金融的,很少懂实体经济。他们只知道坚守着那几个规则,去规范实体经济的行为,肯定跟不上发展经济的,中国经济需要大方面的规划。

第二方面结构上我们以国有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经济主体,特别是创新主体多样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不协调。我们一个老问题就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发达,它制约了中国的创新。

第三方面的问题就是金融服务供求之间的信息是不通常的,因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征信服务系统、担保体系等等使得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信息难以有效沟通。一边有可能有钱,有人需要钱,但是这个东西他们之间很难有效的沟通,这也是与我们管理体制的这种分割是密切相关的。宏观政策上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中国这种情况下储蓄率如此之高。但是融资如此之难,成本如此之高,说明我们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的障碍。

三、金融如何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后谈了这么多,这个问题看来也是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何回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上,就是要找到两者结合的现实路径,找到他们的结合要点。

,中国现在大的是创新,大的事是要创业,于是金融体系支持不支持创新,支持不支持创业就是一个问题。显然我们现在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不能够有效的支持我们的创业和创新。于是我们就要发展股票市场,不是笼统的发展股票市场,我们要发展为草根服务的股票市场,我们要发展为地方服务的资本市场,因为其他中国已经有很大发展了。债券市场上我们需要发展真正的信用债券市场,而不只是国家信用,或者被国家信用掩盖着的,或者由国家信用来代表的这样一些债券市场,我们需要有票据市场,需要有中国金融租赁市场,这是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我们需要建立服务于长期融资的长期信用机构。有金融基础设施、住宅、城镇化、科技、发展等等都需要融资。刚刚胡鞍钢教授说那么多,支持项目融资机制在中国不存在,我们必须建立能够有效的支持这些项目的体系。这个体系还有待我们在下一步努力的去建立。

第三我们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这里重提金融发展方向问题。因为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金融发展方向或明或暗,都是以市场化、商业化为方向。现在看起来我们到了一个阶段,特别是现在新常态下有大量的很复杂问题,而且是长期的问题,这时候需要四种类型的金融来共同发展。也就是像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等,都必须在我们的体系中充分发展,并且相互协调。因为我们现在遇到大量的问题,都不是纯商业性问题。或者反过来说,从投资角度胡鞍钢教授提的那么多项目,绝大多数没有稳定的现金流,要做又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怎么办,于是我们需要改造金融体系。

第四要推动产融结合,直接的来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结合。我觉得有三个要点需要强调。一是我们从业人员懂不懂实体经济,大家一定注意美国这种国家,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有过投资银行化的过程,投资银行是做什么的?就是找企业的。美国投资银行化使得所有金融机构都像投资银行一样,都把找企业作为个任务,那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自然就是比较顺畅的,中国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的银行体系大家谁知道实体经济,我们所有这些机构里是说开发银行比较好,开发银行前身是六个投资公司,都是做投资的人来做这个项目,所以它的需要显得有优势。二是我们产生新的经验,比如我列举海南农信社的经验,经验很简单,一手给资金,一手给科技,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科技人员,绝不是从事农业科技人员,不是仅仅只会那点银行贷款信条的一些人。再有鼓励实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办金融,还要鼓励新的产融结合。

第五种结合的路径我们认为要发展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的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种信息,将风险控制在低的状态下。这种金融服务在中国是需要的。我们是单个的,金融活动全不顾实体企业,有很多关联性,我们以这种关联性的基础来提供金融服务。

第六是构建互联网平台,发展普惠金融和共享金融,以互联网新技术手段为载体,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小微企业,这个讨论甚多。

后一点是打破长期以来实行的禁止非金融机构之间发生信用关系的桎梏,放松非金融机构信用活动的限制。让实体经济之间依法直接展开信用活动。这些涉及金融机构改革,刚才吴行长讲了有些事关注了,有些事没有有效的关注,这些必须有效的关注,否则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命题就会落空,这个命题落空,下一步的发展就有可能会落空,我相信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业界、研究界应该共同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合作举办“金融管理硕士”(Tulane-GSCASS 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IN)项目2018年己开始接受报名,此项目于2012年教育部批准后,截止目前共计5个班,毕业百余名学生。该硕士项目为院校自主招生,入学无需参加全国联考,所获得双证国家承认,与一月统考双证具有同等效力,可用于考公务员、晋升职称、继续读博、享受国家积分落户计划等。
北京考研/公务员相关信息
2月25日
专升本报名流程
北京周边
2月24日
注册时间:2018年04月27日
UID:482034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