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各国用法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中文等各种语言写作的作家轮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垂青时,讲着不同语言的科学家们却只能用同一种语言—英语来向科学女神致敬: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等科学奖项的获得者们无一例外是用英语发布他们的研究成果的。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所发表的科研论文中超过98%都是用英语写作。英语毫无疑问已经成为的“科学语言”。然而科学家们会记得,科研领域曾经的“语言”却是拉丁文,然后是德语及法语。因此,英语是经历了对拉丁语、德语等其他语言的漫长“逆袭”而上位的。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专家迈克尔·戈尔丁在他即将出版的新书《科学巴别塔》中探讨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动下语言和科学的历史。
科学界的语言演变史
英语中的“氧气”一词oxygen来自于法语的oxygène。18世纪,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氧气,以希腊语为词源为其定名。德国科学家则给了“氧气”一个德语化的名字,Sauerstoff。在那个年代,法语、德语都属于科研界活跃的语言。
而从中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拉丁语几乎是欧洲的科研语言,直到伽利略、牛顿等人开始用本国语言撰写科学著作。戈尔丁认为,这一方面是出于让作品更易于传播的目的,一方面也是新教改革和天主教影响力衰落的结果。直到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们一般都能够阅读法语、英语和德语,这三种语言在欧洲科学界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然而到了今天,一位法国科学家如果坚持用法语出书立著,就会发现整个科学界对他关上了大门。法国数学家布鲁诺·普瓦扎也许是当今世界上极少数还在坚持用母语发表论文的科学家。他在其专著《模型论讲义—现代数理逻辑引论》的后记中,不无牢骚地回忆到:“1983年4月,我将这本尚未完成的作品寄给北荷兰出版社,被拒绝,因为他们只接受英文版本;1984年2月,我将此书寄给斯普林格出版社,该社表示他们优先考虑英语版本。而我坚持使用法语。1984年6月,因为语言分歧正式被斯普林格拒绝……”后他不得不向“英语霸权”低头,才得以出版这本心血之作。
背后的政治经济“推手”
究竟从何时起,英语开始成为的国际科研语言?戈尔丁认为,与其说这是因为英语的崛起,不如说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德语作为一大科研语言的一系列挫败。
次世界大战之后,比利时、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开始抵制德国和奥地利科学家,后者被禁止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在西欧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由此,欧洲形成了两大学术圈,一个是以德国和奥地利为首的德语学术圈,另一个是使用英语和法语的西欧学术圈。
在大西洋彼岸,随着1917年美国的参战,国内强大的反德浪潮也开始侵袭德语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一战导致美国23个州将使用德语列为犯罪。虽然美国高法院1923年推翻了绝大多数反德法律,但是德语此时已被打入冷宫数年。一战后,美国一度奉行孤立主义,与欧洲做切割,法语或德语在美国科学界的影响力日渐下降,而也正是这段时期,美国科研实力迅速发展。
二战前夕,德国政府又出于文化和政治原因开除了国内五分之一的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八分之一的生物学教授,许多德国科学家此后前往美国和英国,并以英语发表论文。二战结束之后国际上已经形成了“美国中心”、或者说“英语中心”的格局。
在冷战时期的美苏“两极”格局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科学文献是以英语或者俄语发表的。直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前苏联的衰落,俄语在科研当中的使用也相应减少。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上96%的科研论文是以英语写作的,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提高。
相比于德语衰落中的政治因素,法语的衰落则是欧洲经济中心转移的结果。巴黎索邦大学历史学教授巴约先生认为,19世纪初,法语还是欧洲大陆地区为通用的语言。然而随着英国及英属殖民地经济的崛起,欧洲经济中心逐渐向西转移。之后的100年里,英国以及使用英语作为语言的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而英学在科学界的影响力和其拥有的科研经费也随之不断攀升。因此经济因素决定了英美学术界逐渐在世界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直接体现在英文类科学杂志学术地位远高于法文杂志,英文类科研杂志在世界范围内认可程度更高,在上面发表文章也更容易被作为评定各类奖项或者进入大公司、实验室的垫脚石,这使得欧洲以及世界科研界逐渐向英语靠拢。
巴约认为,法语在科研界的影响力虽然下降,但仍占据一定地位。比如,在他近组织的人文类科研会议世界历史学大会上,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教授仍能使用法语做报告,但来自其他国家的教授均使用英语。
英语家教http://www.ed***/jiajiao-t-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