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家教 > 请物理的家教 就上易教网 万名老师资料在线挑选
北京
[切换城市]

请物理的家教 就上易教网 万名老师资料在线挑选

更新时间:2013-10-05 11:10:38 浏览次数:138次
区域: 北京 > 朝阳 > 国贸
类别:初中家教
科目:物理
方式:一对一
地址:北三环安贞桥东
一.联系生活实际,勤于观察思考是基础
观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包括实验现象)的知觉过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认识了摆的等时性。伦福德在从事枪炮制造时,观察到钻孔时落在地上的金属碎屑具有极高的温度,他认为这么多的热并不是金属提供的,并做了一系列金属钻孔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伦福德断言热质说不足为信,应当把热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后来,英国的戴维做了更加严格的实验,为热是物质微粒的一种运动形式奠定了实验基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是在反复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察既然如此重要,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应建立“随时观察”、“用心观察”的意识
①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弃偶然目标,不轻易放过那些你甚至觉得毫无关系的现象。长期训练,使之形成一种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
②走进实验室去实验,尽量地重现生活实际的现象,并反复观察,找出实验中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作好观察后的总结,对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以便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例如,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首先要明确实验时主要观察蜡烛和屏的位置变化以及屏上像的变化。本实验过程中,注意力应集中在蜡烛的位置、屏的位置和像的情况上。为了更准确地观察这些现象,可进行多次实验,后总结出物距、像距、焦距以及像的虚实、放大、缩小等现象之间的关系。
④观察时不放过细微的地方。那些往往是比较隐蔽的现象,往往就是本质的物理过程。例如,浮沉子实验中,当用手挤压瓶子时,浮沉子会下沉。而挤压引起下沉的本质是挤压使浮沉子上部的空气柱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所至。有的人只发现挤压与下沉的简单关系。而有的人则能发现挤压是造成下沉的本质原因。
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是关键
应从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出发,先分析物理现象,找出产生这些现象的本质因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再选择适当的物理知识来解答物理问题。如:夏天冰棍冒“白烟”,水缸“出汗”等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05年北京市中考的压轴题就是把居民楼的电梯看作被提升的物体,一组机械看作动滑轮,提升重物。问题难度大大降低。
再如:三个温度计都指示在20℃的位置,但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因此肯定有一个温度计测量到的温度与实际温度不符,是什么原因导致a、b、c三个图中的实际温度出现偏差呢?

图c杯中的酒精与空气相通,由于蒸发吸热,使得它的温度低于室温,而图b瓶中虽然也装满了酒精,但不会蒸发,因此它的温度应和室温相同,于是可以判断图c的温度计刻度不准确。
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①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到其结果的方法。
②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能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并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③老鼠走迷宫式思维法:老鼠走迷宫时走遍所有的路线,记住走错的路线,不重复,终走出迷宫。如:为判断两盏分别标有“220V 40W”、“220V 60W”的白炽灯在一电路里发光是串联还是并联,用电压表测得两者的电压同为220V。分析:如果两灯串联,因两灯型号不同,电压定不会相同,故串联不可能,只能并联。正面分析可知,并联时不论型号相同与否电压都相同。
三.准确运用物理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保障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了自然就会快。物理基础知识是指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原理组成的知识体系。对生活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判断或合理的解决。应做到:
首先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牢记一些重要的公式和结论。其次,克服没有根据的猜想和乱套公式的习惯。如:“两辆同规格的汽车,一辆高速奔驰,一辆低速行驶,惯性大小相比, 大。”对于此类问题有的同学认为是高速奔驰的汽车惯性大,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惯性概念的含义,物体的惯性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只要物体的质量不变,物体惯性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速度的大小影响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速度较大的那辆汽车动能较大。
四.多动手实验或参加一些科技小制作活动来提高
实验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加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时代特征,又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样,实验或科技小制作也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物理学习就是通过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实际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来自复杂的运动形态,本质的、非本质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仅通过这种途径形成概念,建立规律有相当的困难。而实验则可提供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将物理事实自然转化为具体的认识。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直接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声音的发生是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杠杆平衡条件是由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到的结论,液体的压强是先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
进行一些科技小制作如:潜望镜的制作、小孔成像的制作、门铃的小制作、自己设计和制作某些简单模型或玩具等,能逐步养成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是非常好的一举多得的做法。
物理学在形成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物质观,即物质普遍存在于相互作用之中,普遍存在于运动之中,普遍存在于能的转化与守恒之中。于是,研究宏观物体的受力、运动、和机械能的规律形成了力学。研究分子的受力、运动和内能的规律形成了热学。研究电、磁之间的受力、运动和能的规律形成了电磁学等。在物理学习时,当我们形成了这种物质观,就会有目的去认识和理解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运动规律和能的转化与守恒规律,学习就会更上一个台阶。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事半功倍的金钥匙。然而成功的学习靠的是辛勤的劳动,天道筹勤
易教网请家教热线:010-51657802、51267892、62017292
物理家教http://www.ed***/jiajiao-t-3.htm
北京家教相关信息
6月7日
4月30日 刷新
注册时间:2013年07月19日
UID:80263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